《辽宁日报》(2023.07.13):探索深海奥秘的水下机器人团队

发布时间:2023-07-17

  -30℃的冰天雪地挑战外场试验,他们不分昼夜在冰上作业;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潜到环境恶劣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创造了水下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这是一个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战斗团队。多年来,研究室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研发了“海斗一号”“奋斗者号”等多型水下机器人(潜水器)、多机器人跨域冬奥火炬传递等项目,取得了我国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一项又一项突破。

  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党总支以党员为先锋,持续引领科研人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勇担国家使命。在“蛟龙号”海试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刘开周冒着潜水器首次下潜的巨大风险,主动参加下潜试验;团队每年都有数批科研人员、几千人次在海上奋战;有人放弃与家人团圆,连续几年春节在海上参加海试任务;有人晕船反应剧烈,就算是躺在甲板上也要完成操控作业;有人海试数月归来,黝黑消瘦的面容让年幼的孩子认不出是爸爸……

  在研究所党委的领导下,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率先垂范、攻坚克难,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多机器人跨域冬奥火炬传递”项目中,党委委员、党总支书记现场指挥,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核心骨干作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两台机器人“火炬手”成功在水下对接火炬,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

  为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党总支开展“基层组织见成效”活动。“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海人”精神传承至今。追寻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脚步,年轻人逐渐在锻炼中成为骨干力量。2020年,在“海斗一号”万米试验性应用任务中,“海斗一号”的下潜往往被安排在晚上进行,每个潜次,团队通常要连续奋战20小时。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5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科研骨干挑战了11个潜次,圆满完成了任务,获取了我国首批全海深重要数据和样品,标志着我国跨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新时代。“海斗一号”研制与海试团队于2021年获评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1年,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党总支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原载于《辽宁日报》 2023-07-13 第10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