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报》(2015.08.29)头版:《走出去 请进来“产学研”合作助力“义乌创造”》

发布时间:2015-09-17

   

  全会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招院引所,与科研院所、国内“985”、“211”院校及国外知名高校对接合作,共建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引进机构服务本土产业和企业的能力,有效发挥中科院沈阳所、中科院兰化所、浙工大义乌研究院等单位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项目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让等科技服务机构,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当好企业“科技红娘”;提升现有科研平台的服务水平,继续发挥好技术创新和科研服务力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招院引所,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力度,形成“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商报记者 王婷 文/摄

  前几天,义乌天气清爽宜人。然而,在义乌大胜橡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仿佛置身“蒸笼”。尽管不停地出汗,却又马上被蒸发掉。

  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生产广泛应用于儿童玩具、休闲地垫、防滑垫等的EVA片材、EVA高发泡等产品。其生产流程有六道工序,整个过程类似于“蒸馒头”。

  以往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企业而言,最难的就是招工。而现在,该企业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中心的帮助下,开发了EVA全自动发泡生产线,为企业省下6—7名工人,解决了招工难的苦恼,同时该生产线的投入使用,还为企业节约了约50万的人工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多年来,我市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省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请进来”,积极开展“科研院校专家与义乌企业家握手行动”,每月定期邀请浙大、复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等10多名高等院校专家,深入街道开展企业对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每月可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10项左右。另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走出去”,结合义乌本土产业实际,以长三角的科研院校和研究院为主,每年组织企业家前去对接学习,还组织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展示交易会,开展技术成果交易、展示和竞拍。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注重“产学研”合作的多层次推进,积极引进优秀科研团队,努力搭建科研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已搭建中科院沈阳所、中科院兰化所、浙工大义乌研究院、义乌3D打印工程应用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其中,中科院沈阳所已签订合同额近2000万元,与近20家义乌企业达成合作;浙工大义乌研究院已遴选11个产业化研究项目进行孵化,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42万元;中科院兰化所的在研科技合作项目达10项,合同成交额约622.8万元,

  此外,我市支持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联合的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目前,已建成由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牵头的浙江省纺织业高技能锦纶纤维及其针织产业技术联盟,该联盟将融入浙江理工大学的技术力量,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据了解,去年,我市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近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该交易额3502.16万元。

  来源:《义乌商报》2015年8月29日1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