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2014.11.26):“蛟龙”号首赴西南印度洋科考

发布时间:2014-12-01

 本网讯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1125日从江苏江阴起航,奔赴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5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王飞受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委托到码头送行。他首先传达了刘赐贵对大家的问候,强调各参航单位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发扬“载人深潜”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创造新的佳绩,推动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发展。

   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大洋35航次)共分3个航段,今年6~8月已在西北太平洋完成了第一航段的调查任务。第二、三航段调查任务将首赴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进行科学考察,这对“蛟龙”号是一个新的区域,也是新的挑战。航段中将开展20个潜次调查(其中2次为机动潜次),利用下潜间隙开展20站次的CTD(温盐深仪)及采水、箱式、多管等作业。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西南印度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利用高清摄像/照相功能、机械手和配套作业工具,获取高定位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多金属硫化物、热液羽状流体、岩石和沉积物样品,了解典型活动和非活动热液场硫化物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通过布放高温帽硫化物生长记录装置,以深入研究硫化物形成演化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成矿的特殊性;通过开展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培养试验,以研究热液生态系统建立的起点过程,从而评估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微生物资源价值。此外,通过本次科考将改进“蛟龙”号海上取样作业和样品转移作业,建立适用于“蛟龙”号的一套完整的深海生物取样、分装及保藏方法与流程,满足生物基因资源工作组需求。

   据悉,此航段将是“蛟龙”号航次史上距离最远、航渡时间最长的一次,整个科考任务历时4个月,预计20153月回国。(实习记者 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