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2014.03.20):沈阳研发深海着陆器能扎根7000米海底

发布时间:2014-03-24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了解到,所内近期评审会通过了《深海勘探技术研究》的详细设计,代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深海着陆器的研究制造,该深海着陆气的最大工作水深定位在7000米。如果能够研制成功,这将是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深海着陆器。

  目前包括“蛟龙号”在内都属于“潜水器”范畴,分为“探险型”和“作业型”两种。后者比前者在水下停留时间更长,不过也都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深海“电梯”。这些潜水器,停留在海底的时间有限,性能不稳定,体积大动作不灵活。海底停留时间在3-17小时不等。只能完成少量的海底可靠工作,不足以完成揭开海斗深渊全部奥秘。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沟区域,该区域虽然只占全球海域面积的12%,却代表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积累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揭示了极为独特的深渊生命现象,与最初认为深渊中缺乏生命的观念完全相反,深渊环境中栖息着大量的奇异生物,并且展现出了明显的地域专属性。其中大量的奇特生物和珍惜地形、景观,人们通过“潜水器”只能说略见一斑。

  类似“嫦娥号”探月一样,为了保证对月球表面探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除了飞行器外,“嫦娥号”也搭载了不可返回的登陆月球“着陆器”,能够继续留在月球表面勘探并传回珍贵画面。

  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此次的研究可以比拟为着陆和行驶在海底的勘探科研“车”,可以平稳较长久地依靠人类控制留在海底作业,可长达几天甚至十几天。

  与月球车不同,这台车除了要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深海压力外,这台行驶在海底的“车”主要将担负着探索海底生物的研究使命。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洋技术装备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研制成功后,着陆器技术不只可以单纯进行海斗深渊作业,还能提供面向生物科学研究为主的近海底探测平台。(记者康馨月)

 


附件下载: